锦衣玉食是贬义词吗,锦衣玉食是贬义词吗还是褒义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5-19 18 0

《道德经》中讲的‘’和其光,同其尘‘’是什么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倒不难理解。

和其光是本性在肉体中修成了元光的物质,就是佛家所说的佛光普照。元光的能量布遍了一个有机整体的全部,使阴邪之气无处躲藏,是本性回归了纯阳之体。

同其尘是本性有了元光的物质能量照射,肉体就束缚不了本性,本性也就达到了肉体内如来如去的境界。修到这种境界,本性不但在肉身如来如去,就是在人类的大家庭中也如来如去。我用一句高人说的话大家就会都明白了,”在深山修真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

锦衣玉食是贬义词吗,锦衣玉食是贬义词吗还是褒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创思想,看了回答,恕本人直言,很抱歉,完全不着边际。老子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中,首先要理解的是,何为‘玄同’?就本人所知,几乎无人能够正确回答。玄:一对冤家对头,玄同:使一对冤家对头对立统一,达到‘合二为一’,和谐的境界。要达到玄同,就必须挫掉双方的锐气,解除双方的纷争,和去双方耀眼的光芒,使得双方不再强势,最终如同尘土般的渺小,平凡。这样就使得双方达到了‘玄德’,即合二为一的境界。顺便说一句,物质的诞生正是如此,质量点具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伽马光子具有恐惧的巨大能量,可一旦相互作用,变为最小物质粒子-中微子后,质量点的巨大质量和伽马光子的巨大能量皆被囚禁在中微子中,质量和能量皆消失不见,于是中微子的质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连颗灰尘都算不上。这就是‘玄同’!

这句话出自《老子》。

按通行的朱谦之《老子校释》,有趣的是,这句话前后出现过两次。一处是第四章

锦衣玉食是贬义词吗,锦衣玉食是贬义词吗还是褒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深乎!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常存。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另一处是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锦衣玉食是贬义词吗,锦衣玉食是贬义词吗还是褒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按照清末易顺鼎的观点,“按此六句皆已見前,疑為複出。「挫其銳」四句,與上篇第四章同,乃上篇無注,而此皆有注,疑此注亦上篇第四章之注也。文選魏都賦、運命論兩注皆引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謂玄同」,並無此六句,可證其為衍文矣。”

大意就是说:第五十六章的“和光同尘”是衍文,因为《文选》里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就只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谓玄同”,所以中间的那18个字都是衍文。

按照第四章的理解,第四章所谈论的是“道”,前两句是对“道”的一种描述。道是怎样的呢?“冲”,这个“冲”就是虚的意思,但不是虚无,也不是空洞,可以理解为“深邃”。而且是深不可测的那种深邃,所有才会有第二句“用之久不盈”,就是无论如何取用这个道,这种深邃也不会满。

同理,接下来的“深乎,万物宗”,还是在讲“道”的性质,已经达到了万物之“宗”的地步了。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和光同尘”,那么“和光同尘”则可以理解为对道的描述,是道的一种存在形式,“道”作为一个很难描述其本体的事务,存在于光尘之中,又无法将其分开,又无处不在。

“和其光,同其尘”,是《道德经》中第四章中的句子,原句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思是消磨他的锋锐,解除它的混乱,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诟。老子的意思是,我讲的大道是空虚的,渊深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从做人角度说,一个人大富大贵,锦衣玉食,外表锋芒毕露,让人望而生畏,骄傲自大,说话盛气凌人,老子认为,这样不好,还是低调一点,做普通人好。你有学问,有见识,站在人群中,没人能认出你,这也包含着人生的大智慧,要认真做事,低调做人。

我国的文化中,还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的话,也就是露头椽子先朽,你太刺眼了,往往会受到危险。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朱德,衣着朴素,平易近人,常常和普通战士一起挑粮食,干农活。一次,一群特务化妆成老百姓,悄悄摸到他家里,朱德在外边刚回来,他的夫人急中生智,大喊一声,老伙夫,还不快去跳水,朱德拿起扁担就走,免除了一场灾难。

***还有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是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你看,成熟的麦穗都低垂着头。哪些夸夸其谈的,其实都没有什么本事,有本事的人,哪里有时间去乱说。

人的本性,有喜欢表现自己的弱点,都想风光一点,展现出独特的特点,这并没有错,问题在于,不知道,去乱说,没有实力硬撑船,所以,当我们的实力还不够的时候,不能水到自然成的时候,一定不要自夸,自大,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说,我恒有三宝,第一件就是慈柔,第二件是内敛,第三件是不敢为天下先。都强调了外在表现,内在气质都要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对我们今天,仍有实在意义,《易经》上也强调,做人要外柔内刚,这样,才符合人生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