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的故事,拔山扛鼎的故事概括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5-14 12 0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展开全部

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拔山扛鼎的故事,拔山扛鼎的故事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拔山扛鼎的故事,拔山扛鼎的故事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反义词:久***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2、围魏救赵

拔山扛鼎的故事,拔山扛鼎的故事概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项羽本纪》中说乌江边上有一只船,项羽可以坐船去江东却没有走,是真的吗?如何看待?

从《史记·项羽本纪》可见一斑:“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其大泽应该就是巢湖,乌江应该是东边安徽和江苏交接的长江的支流,毕竟再往南就是九江王的地盘,项羽不可能去,加上韩信的四面楚歌计谋,项羽认为西楚国已经被攻陷了,自己回去也无用了,再就是回去也不一定有用,古时吴越之地还未开发多少,人口不多。龙且先全军覆没,损失15万,项羽丢下大部队,带800人突围,西楚国几乎空了,回去了凭借什么东山再起?“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可能性是有但不会太大,垓下之战项羽军队被刘邦军队打了全军覆没,项羽很难能够独善其身,能够冲出十面埋伏的汉军官兵层层围困,而且这些汉军官兵重赏之下抢功心切,***奋勇、个个争先,项羽的武艺再高强也很难做到大难不死。

《项羽本纪》描写了乌江亭长请项羽坐船到江东,被项羽婉言拒绝,故事的情节描写的很生动,淋漓尽致的表达项羽倔强的性格,项羽固然失败了,但他这种慷慨赴死的精神仍受到后人的赞美。

说是这么说的。

某个亭长驾船来接,项羽拒绝他的建议,不想再回江东。

实际上,项羽无论回去还是不回去,都无关紧要了。

江东地区当时人口稀少,不是今天的江南,甚至连东汉末期的江东都赶不上,人口多不过几十万人,当初项梁项羽出兵的时候,也只有七千江东子弟。如今项羽光杆司令一个,七千子弟损失得一个不剩,他好意思再回去请父老乡亲们再給他凑七千子弟?

刘邦势力大增,项羽也许需要七万江东子弟才能东山再起。可江东未必能够有这个力量。他也不好意思面对那些询问父兄下落的乡邻。

《项羽本纪》原文如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这段话的背景发生在四面楚歌以后,项羽带着800人冲出包围圈来到乌江边,原文大概翻译一下:项羽想渡江,乌江亭长摇船过来劝他说:江东虽然不大,但好歹有上千里的地盘,几十万人,够大王东山再起的。项羽大笑说道:老天爷要亡我,我过江也没有毛用,当年八千江东***跟着我一起过江,现在就我一人回去,哪有脸见江东父老乡亲,马给你,我就不过江了。

项羽为什么不过江,后世有很多争论,

比如花痴李清照就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而杜牧也认为: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

比如孟迟就言道:大业固非人事及,乌江亭长又何知。

胡曾也说他: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项羽究竟为什么不过江,过江以后还有没有机会翻盘呢,日慕君认为他即使过了江,也不过苟延残喘,翻盘希望极小。

吴越之地虽然富庶,但在当时并非天下的中心,人口有限,土地狭小,如乌江亭长所言: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数十万听起来不错,但垓下之战,刘邦韩信统帅六十万大军,而江东老弱病残孕加起来才数十万,如何是刘邦的对手?

项羽麾下曾有四大主将:英布、龙且、季布、钟离眛。这四人中英布反水,龙且被韩信斩杀,季布钟离眛战败逃走,除此以外,早年跟随项羽的猛将如薛公、项他、项襄、曹无咎等不是战死,就是投降,项羽已经是孤家寡人,纵然有兵也没有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