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可代替什么生肖?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5-12 13 0

孔子说子贡是器也,是“瑚琏也”,你觉得孔子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

孔子七十二门徒中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之一。


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可代替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因为有钱,经常穿华丽的服饰,孔子看不惯他的新潮,说他为君子不器。他沾沾自喜,他问孔子自己是什么器,孔子随意说是瑚琏之器。子贡更加飘飘然,却不知孔子在说他内心空虚。


子贡出生富贵,在25岁那年,认识了刚出仕卫国的孔子,从此便成为了孔子的坚定追随者,将自己的财富拿出来支持孔子的事业。

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可代替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如果没有子贡的资助和追随,孔子也成不了一代圣人。可以说,子贡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职业经纪人,风险投资者,金牌赞助商,他的眼光是非常独到的,定力也是非常强的。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他不但精通政治,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中首富。


“端木遗风”便来源于子贡,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庙堂之器是什么意思?可代替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孔子作为儒家的开创鼻祖,子贡则不啻为儒商的鼻祖。


孔子说贡是“器也”、“琏瑚也”,其实是在褒奖子贡。琏瑚是旧时宗庙里盛祭品的重要器皿,是玉石做成的,平时在宗庙珍藏着,有重大祭祀活动时才拿出来使用。孔子把子贡比作琏瑚,就是说“你是个难得的人才啊!”,事实上正是如此,子贡口才好,头脑灵活,很有才干,不光如此,子贡还懂得经商,赚过很多钱,这些都印证了孔子的话。大儒朱熹也持这种看法。而也有人把“器也”理解为“小器”、“不成器”,用《为政第二》篇中的“君子不器”,来证明子贡是非君子,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牵强附会。在《论语》中同一个词汇会有不同的含义,此处的“器也”应该顺着“琏湖也”去理解,自然就是重要人才的意思了。

《论语》中,子贡与孔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子贡问孔子:老师,您看我怎么样?孔子对他说,你是个器皿。是个什么器皿呢?孔子告诉他:瑚琏。

“瑚琏”是什么东西?孔子为什么把子贡比作瑚琏?

据史书记载,瑚琏是古代宗庙盛放黍稷的祭器,但是它绝不一般老百性家里的祭器,而是周王和诸侯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的大宝礼器,只有在国家举行盛大典礼的时候,才可以拿出来使用。孔子以瑚琏比子贡,是说子贡对于国家社稷而言,乃是可以担当重任的大器,可见孔子对子贡的评价之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记载子贡事迹的种种史料看,足以证明孔子的评价毫无虚言,子路在政治、经济、外交、经商等方面,都表现得出类拔萃。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鲁国免于战乱之祸,挑起了齐、吴、晋、越之间的战争,是一个了不起的外交家。

透过这番对话,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孔子对自己学生的性格、特长、才干了如指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高超的激励之术。当老师的,不就是在深刻把握学生个性特长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激励学生成为国家社稷的有用之材吗?也许子贡在老师说这番话的时候还不是瑚琏,但是老师认定他有瑚琏之才,也许正是老师这番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美,最终成就了子贡,使其成为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许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笨,教也教不会,请问你真正了解你的学生吗?你知道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吗?如果你做了这番工作,你是否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了个别化的教育和引导?

事实证明,除了极少数学生因先天因素智力低下外,大部分智力正常的儿童只要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几乎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组合,使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有的人语言智能强,适合于从事作家、记者等职业;有的人节奏智能强,适合于从事作曲、演奏、歌唱等方面的职业;有的人数理智能强,天生喜欢运算和推理,则适合于从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职业。发现学生智能特长,***取科学的方法引导他、激励他,使其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也许就是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

现实的情况是,教师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相同的教学方法要求所有学生,当有些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表现出特长时,教师不是去鼓励,而往往指责学生“不务正业”。为了使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家长和老师不惜一切代价,将学生禁锢在文化课学习的狭小圈子里,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长,造成许多学生厌学、弃学。

在这一方面,台球天才丁俊晖的成长经历也许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在他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发现他有台球方面的天赋,就竭尽全力培养他,父母倾其家中所有让他拜师训练,参加各种比赛,为了台球训练,他甚至曾一度放弃学业,在文化课学习上,他也许不是一个尖子生,也没有考入清华、北大,然而却在父母的激励下成了台球世界冠军,这样的人生不也是很精彩吗?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子贡在演讲方面很有才能,因此平时话就多了一些。孔圣人说他是玉器很珍贵的同时也在告诫它玉也很容易破碎,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多必失之理!子贡正是听进了老师的忠告而在以后的仕途里才顺水顺风的。孔子——真圣人也!

出自《论语》: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文新学习笔记】

赐,是子贡的命名,孔子最有名的学生。

器,是器皿。

瑚琏,是宗庙里祭祀用于盛小米的礼器;是玉器,属于国之大器;夏朝时叫作瑚,商朝时叫作琏。

子贡平时喜欢打比方,因此孔子也用器皿比作子贡。

子贡估计听见孔子评价子贱为君子,因此急着跑过来问孔子,我这人怎么样?

孔子说,你,好比一个器皿。

简述座右铭的出处和由来,鲁桓公的右坐之器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关于“座右铭”一词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种传说是这样的:宋朝时有个叫吴介的人很喜欢史书。史书中记载的可以吸取经验教训的事,他都抄下来,放在座位的右边,称之为“座右铭”。铭就是刻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业或警惕自己的文字。时间长了,他家连墙上、窗上都贴满了警句、格言。以后就慢慢地传开了。“座右铭”的内容也不仅仅是可以借鉴的往事,形式也不仅仅是限于放在座位的右边了。  另一种说法是有关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  据古书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死了,齐国人为了纪念他,就给他造了一个庙堂。庙堂里摆设了好多祭器,其中有一种很特别的装酒的器皿。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液体装进一半就直立起来。这种酒具叫“欹(qī)器”。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到庙里来朝拜,看到了欹器。孔子于是对学生们说:“欹器空着的时候就倾斜,把酒或水倒进去,到一半的时候就直立起来,欹器装满了就又会倾斜。所以过去齐桓公总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决不可以骄傲自满。自满就好比欹器里装满了水,必然要倾斜倒覆。”说完,他就让学生取来水倒进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所说的一样。孔子又对学生说:“读书也是一样,谦受益,满招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回到家里,孔子也请人做了个欹器放在座位的右侧,用来警戒自己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属上的文字所代替,放在自己座位旁。后来人们挂在书房里的铭文也并不都是金属戒训文字,还包括许多格言,警句;大多数人也不再用金属,而是使用书法条幅来代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