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是:只要人的诚心到了,那么,即使坚硬如金石,也能为之开裂。这句话比喻人们做事时候,只要专心诚意去做,最终都会得到认同,什么问题都能得到解决的。
这句话出自: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流传至今。
谢谢!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做事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定能够得到认同。也就是说你的诚实守信会感天动地,金石都能裂开。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典故:西汉李广,是一个骑马射箭的将军,被称为飞虎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
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
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您好,我是曹镜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最早可追溯至《庄子丶鱼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译为: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
放在整个段落中的意思为:
原文: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译作:所谓真,就是精诚的极点。不精不诚,不能感动人。所以,勉强啼哭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其实并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外表严厉其实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其实并不和善。真正的悲痛没有哭声而哀伤,真正的怒气未曾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热未曾含笑而和善。然的真性存在于内心,神情的表露流于外在,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
2)其次可追溯到汉刘向《新序丶杂事四》:“熊渠子见其诚心,而金石为之开,况人心乎?”
译作:熊渠子相信自己,就连石头都能被射开,更何况是人心?
放在整个段落中的意思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该成语典故相关出处:
1. 《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2. 汉·王充《论衡》:“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3.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4. 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这个典故的最生动的体现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射虎典故,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其二),做了生动的是个演绎: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后来演化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成语。现在常用来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儒家经典《中庸》里面也有两句话:不诚无物,至诚不息。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不管是对一件事情也好,对别人也罢,一颗诚心是我们在社会立足的基础和根基,对人对事的真诚是永无止境的。
佛学经典《佛遗教经》里面有句话,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强调的也是对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虔诚的心态,不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做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诚外无物、至诚不息。最终的结果都是在追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诚作为儒释道三家都重视培养的优秀品质。可见,诚在我们日常生活,为人处世过程当中的重大意义。至诚无息当属我们每个人的毕生追求,当然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就会成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