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九鼎的意思和典故,一言九鼎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4-26 6 0

一言九鼎的典故和谁有关?

 “一言九鼎”的典故起源于中国古代周朝时期。这个成语讲的是周文王时期的一位叫太公望(即姜子牙)的人物。太公望原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后来辅佐周文王灭商建周,成为周朝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

据说,在周文王准备攻打商朝的时候,曾向太公望询问天下大势和征伐之计。太公望回答得非常谨慎,他说自己的计策有千条万绪,每一条都像是重九鼎(古代的一种大型青铜礼器,象征权威和诚信)一样沉重,自己不敢轻易开口。太公望的这种态度和言辞,让周文王对他更加信任,之后太公望果然帮助周文王成功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因此,“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极其慎重,承诺极为严肃,一旦说出的话就像九鼎一样沉重,绝不轻易更改,也体现了说话者极强的责任感和信用。

一言九鼎的意思和典故,一言九鼎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和造句?

一言九鼎的意思

成语:一言九鼎

拼音:yī yán jiǔ dǐng

一言九鼎的意思和典故,一言九鼎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意思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故事典故:《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造句: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朱自清《很好》)

一言九鼎的意思和典故,一言九鼎的意思和典故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言九鼎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鼎耳

[ dǐng ěr ] 

基本解释

鼎上两耳。

详细解释

鼎上两耳。

《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国语·晋语四》:“ 郑 人以 詹 予 晋 , 晋 人将烹之……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宝气浮鼎耳,神光生剑脊。”

谁知道一言九鼎的典故?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