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古代留下的兵器和兵书,现在已经属于文物了。即使有用也不能随随便便拿出来用。比如说下面这把19世纪的法国cutlass(海军短弯刀),现在藏于博物馆。如果把它清理干净、打磨锋利,肯定还能拿来切菜。但是不可能有人允许你这么做的。
那么现代人制作的古代兵器复原品呢?还有兵书的现代出版版本呢?
它们有若干种价值。
首先,这些东西都可以拿来研究、学习。我就曾经有幸看过一本在国外出版的古书,长这样:
这本书的作者,是16世纪的德国剑术教师约希姆·梅耶。经过现代人翻译和整理之后,它在美国得到了出版。这本书详细记载了梅耶所知道的武术技术,对于任何历史研究者、文艺复兴时期爱好者、武术练习者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对于武术练习者来说,他们使用的器械,往往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这个很好理解吧。
除此之外,有些现代兵器,也是古代冷兵器的直接继承人。比如开山刀machete:
兵书还有一种特殊的价值,那就是方便现代人学习军事历史,了解当时的军队组织结构、战争惯例、后勤学、武器装备等等。由于这些书的作者一般是当事人,在***纳研究证据时,这些古代书籍是被优先***纳的。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武备志》《纪效新书》等书。在《纪效新书》里,戚继光说的是自己对于军事的见解,但我们从中看到了明朝军队面临的诸多挑战、问题和困难,也熟悉了明朝军队通常的组织方式、兵源来源、武器装备等等。从戚继光在书中说到的鸟铳之利、盔甲之重要等等信息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战争趋势。
纪效新书的插图:
还有些书,由于讲的并不一定是具体的战争,而是战争、后勤、人事管理等事务的思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哲学价值,因此在现代仍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这类书当中,很好的例子是《战争论》和《孙子兵法》。《战争论》是用德语写的,却在现代有中文、德文等文字的翻译本,《孙子兵法》是用古代汉语写的,却在现代有英语等语言的翻译本。这两本书都在自己的语言、文明和时代之外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足见现代人对它们的重视。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继承和创新是统一的。
从冷兵器来说,作为一种兵器,其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是大势所趋,但并不代表着在现代战争乃至未来战场上,冷兵器就一无是处,如果放到特定环境中,冷兵器取得使用效果可能更好。
至于兵法,是军事思想的体现,其本质是一样的,博古才能通今,只有充分吸收和加以应用才是正确的思路。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有用?到底是实物有用,还是现在仍然在使用的类似的东西有用。比如匕首,古代流传下来的匕首都是文物了,可能还是能刺杀,但是无论材质还是人机结合等方面都不能和现在的合金武器相比较,实用价值肯定低于它的文化内涵。关于作者问的,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和兵书,到了现代肯定不能直接使用的,无法适应时代,但是无论是武器还是兵书,它们的本质和现代军事是一样的,当代的武器都是由冷兵器发展而来的,现代军事理论也是由古代军事思想发现而来的,说它没用!确实没用,说它有用,它又确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的生活,所有武器兵书都是用来***的,如果现代武器使用不当,我相信下一次战争我们只能拿起过时的兵冷兵器去争斗了。
当然有用。
军刀就属于冷兵器,是单兵装备中必不可少的武器之一,可用作防身、野外生存。
至于兵书就因人而异了,现代战争只是战法不同与古人,但所有计策和谋略,都是根据古法演变而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例如诸葛亮的兵法二十四篇,其中的纳言察疑、赏罚治军等蒋帅之道,谁敢说没用?
再比如传统的排兵布阵,什么‘燕行阵’,‘鱼鳞阵’,‘一字长蛇阵’,谁还敢用这种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