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文化人中有不少富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物而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范仲淹,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气度为后世传承。他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也。
能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的,不少;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的,也不少。但是能把这两点都做到,尤其是先兼济天下后独善其身的,就是屈指可数了。这样的人,堪称国士无双。纵使伟大如诸葛丞相,也没能做到这一点。
能做到这一点的,首屈一指当属留侯张良。张良为了汉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堪称刘邦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但是,在汉朝建立后,他便主动退隐,不问政事。这样的风度,让后人叹为观止。
与留侯相似的,还有东晋名相谢安。安石风流无奈何,是后来人对他的最高褒奖。他的东山再起,似乎就是为了指挥淝水之战,为东晋和整个南方王朝续命,随后便飘然离去,只有一个潇洒的背影。
四百年后,又一位贤相出山,他就是历经四朝、每次出山都必定是挽救唐王朝于水火之中的李泌。玄宗朝的神童,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贤相,如果没有他,恐怕唐朝都熬不到宪宗元和中兴的时候。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谢邀,我是凝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问我国古代有哪些!“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名臣?"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孟子说的话。"达则兼济天下"“达”指发达、富有,说能力超强的人可以济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是说穷时,做好自己的人和事。
古代济世名臣要数屈原、范仲淹、张居正等。屈原他是真正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屈氏是楚国的三大贵族之一,屈原的家世非常富有,在他做楚国三闾士大夫时,***楚怀王强国,体恤百姓,后来楚怀王听信谗言,亲近小人,面对日益破落的楚国,他为广大的民众悲叹,涕泪,他担忧楚国的老百姓生活在饥饿寒冷之中,国家衰败,官员相互讨好,献媚,抛弃了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得很好,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国,等天下人都快乐了,他们才会觉得快乐。他们心中装的是天下。
其惟孔子乎!或日"必以正名乎?"子曰"必以正名乎::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事不成":若达知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若在巜问答》中,问者无私图达问于人,"则达济天下"也,答者无私利图"则兼济天下"也,其问答者不乏富,穷人,达官贵人者,言能"兼济天下",古训"富则多淫,穷则多怨"或于达時成名人名臣前后居穷时"独善其身"否?何以为"济世名臣"为能"兼济天下者"?道德之修以普天下人覌为人文景观。孰比官有权柄在手而便宜言论行事为道德标准。看官所知,在能左右人之前后穷,有道德文章以自善其身而兼济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做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力量。
在人生得志得意,身居庙堂被朝迋重用时,就要负起重任,为天地立命,为民众立心,为天下苍生谋求幸福,为万世开太平。
在人生失意处江湖之远时,则要修心养性,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古代文人对人生价值的取向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它是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和一种伟大的济世情怀。古代具有这济世名臣很多:屈原、李白、王安石、刘伯温、孔明、淹仲掩、白居易、陶渊明等等。
我应头条之约谈谈,富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我想,中国的富人有两种:一种是借改革开放之际,靠其父母手中的权力,或者靠自己手中的权力来巧取豪夺、侵吞瓜分了国有资产,中饱私囊而富裕的,他们手中掌控了很多的不义之财,这些人,品行劣迹,散尽天良,我给他们两个字“缺德”!所以,这种人就谈不上什么境界了,更谈不上道德和最高境界了;而另外一种人却是靠他们自己的智慧,审时度势,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机遇,勤劳致富,这种人聪明过人,有胆有识,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这种人一般致富了,他们不会去谈什么最高境界,去做些表面样的事情,他们都会实实在在的拿出自己口袋里干干净净,更多的钱来帮助社会上那些应该得到帮助的人,他们不会因自己富有而忘掉去做好事,他们所有的积德行善,无需社会回报!他们是出自于内心,无私的去帮助他人的!我很佩服这种靠智慧勤劳致富的人,他们应该是我们最敬佩的人,更是值得我们大家去关注尊敬的人!我希望今后会有更多勤劳致富的人来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希望他们能够为我们中华民族这个社会提供更多的帮助,用他们的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许多建设项目!
富人,该如何安置自己的万贯家财
富人的最高境界,首推:“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裸捐”一词吧。当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裸捐”580亿美元。还有“地球名人英雄”之一的周润发身价56亿***捐。他们是世界公益事业的亮点。
其实,真正在公益事业中最高大上的是中国人,也是世界史上第一裸捐人,并且一生三次裸捐。他就是我国春秋战国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范蠡。
范蠡(公元536年-公元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怪”之一。
范蠡出生贫寒,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交颇深。因不满当时楚国的朝政,非贵族不得入仕,可怜一身才华不能施展,真正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投奔越国,与文种共同辅佐越王勾践,与越王勾践同甘共苦,出谋划策,成功离间吴王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后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为越国攻打吴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出使美人计,送西施给吴王消磨夫差的意志。可谓卧薪尝胆,二十年磨一剑,终于越国灭了吴国,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范蠡并未留在朝野共享富贵。相反,义无反顾选择隐退。并且还写信劝好友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走?”这就是“鸟尽弓藏”的来历。文种没听范蠡劝说,后来果然被越王勾践所杀,岂不可惜。
范蠡急流勇退之后,化名姓为鸱夷孑皮。宋罗大经写道:“范蠡霸越之后,脱屣富贵,扁舟五湖,可谓一尘不染矣。”
从此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自号“淘朱公”。成就三次首富,三次裸捐的千古奇迹。首次在“天下之中”的宋国经商,以“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顺其自然,待机而功”的经商理念,明白“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的两者关系。再抓住时机,“抓住现时得时无怠,因为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还要有销售技巧,“贵出贱取”,“贵上极则反贱,贱取如珠玉”等。再就是合理地贮存商品,保证质量。再加上薄利多销的原则。如此成就范蠡的商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