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小云石海涯的这首《殿前欢》中的两段能体现令人向往的生活!
【双调】殿前欢
元代:贯云石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问甚功名在?酸斋是我,我是酸斋。
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向往,比如六甲番人年少时也曾憧憬那些任侠快意的生活,“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经历一些风雨后,又常常念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而今但求闲适安逸,于是认为稼轩词《清平乐·村居》所描叙的生活就是极好的。
且重温辛弃疾的这首《清平乐·村居》:
这首词是宋词名篇,很多诗评家都点评过,在此不再累述其写作技巧,单说其中情趣,词中描写五口之家,或劳作,或忙里偷闲,或自娱自乐,其中的平淡宁静、安适和谐,仔细品味,不禁欣然向往。
茅屋并不高大,居住的环境其实不算很好,但开门便是蜿蜒流淌的小溪,便可闻到青草的芳香,大儿和中儿都长大了,懂得为父母分忧,各自锄豆织笼,闲来无事,老两口开了一坛自酿米酒,边喝边用家乡话说着往事,醉眼朦胧处,却见小儿卧地剥着莲蓬,这惫懒家伙,怎么就跟我小时候如此相似?
自陶潜开始,中国的文人就经常向往山水田园,推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很多著名诗人都留下田园诗作,然而其中或只是终南山式的归隐,或只是出世的空寂,大多缺乏生活的情趣,若只论意境,稼轩此词并无超越前人之处,然若论有情,则渊明、灵运、浩然、摩诘皆不能及。
现代人当然很难拥有这种田园生活,不过相似情趣却并不难得,比如上班族朝九晚五归家,见到孩子自觉作业,爱人厨房炒菜,父母闲聊家常,便是温馨怡然,然后全家人一起吃个晚饭喝上一杯,说说各自遇见的趣事,更是其乐融融,这种日子,不就是现代都市“田园”生活么?
我是六甲番人,敬请大家关注。
有很多啊。
很多人热爱那种闲适的隐居生活,寻一山,傍一水,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我觉得闲适生活不一定非要到山中或是仙境,住在闹市之中也是一种隐居,恣意而行,饮酒折花,这也是一种闲适。
有一天和沈公子聊天时说到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这种渴望就是补天。我们都是女娲遗忘在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怀揣着补天的梦想。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补天呢?我们终究又能不能去补天呢?也许可以试一试的吧。
***的诗词。其实同学少年时才是最令人向往的吧,那个意气风发,不顾一切的年龄,有梦,有轻狂,北岛说: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如果可以,游山玩水,寻幽访古,终此一生。人一辈子可以有无数种活法,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活得一模一样呢?但又有几个人能够活成***。
林语堂曾经说:昨夜酣睡梦甜,无人叫而自醒,精神便足。晨起啜茗或啜咖啡,阅报无甚逆耳之新闻,徐步入书房,明窗净几,惠风和畅——是时也,作文佳,作画佳,作诗佳,题跋佳,写尺牍佳。
以前觉得林语堂说得才是俱佳,但若是听一夜春雨,早晨又被卖花声唤醒,别是一番风味。
秉烛夜游是一件痴事,很少有人会去做。秉烛赏花更是痴得要命,会有谁在半夜去看花呢?我看过,举着手电筒看花,夜晚的花是不会睡着的,她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而且她一睡,就永远不会再醒来。
一、思乡,渴望有朝一日回到故乡生活。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悉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三、思亲人。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四、望月。
暮江吟 白居易
策马绿色原野、沐草芳花香、赏澄澈蓝天、毡房奶茶手抓肉……所以我喜欢《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生活。
碧草连天,毡房、牛羊点缀其间安详平和,玉带似的河水静静的流淌着。躺在它的怀抱,静观清风逐流云、蝴蝶恋草花,闻听牧人的琴声、歌声、鞭声,好不惬意悠哉。伴着长河落日,奶茶、肉香味弥漫四野,一杯美酒除去了满身的疲惫,使人酣梦迎旭日。
心胸似草原一样广阔的牧人,豁达爽直、能歌善舞、质朴热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气、策马驰骋的英气,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