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三班六房,衙门三班六房分工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9-17 3 0

为什么监狱又叫“班房”?

其实古代班房更接近于现代的拘留所、看守所,而与监狱不同。现代称监狱为班房是惯称,有的地方也把看守所也叫班房。


班房原来指的是皂、壮、***班衙役办公的地方,一般是皂班值堂役,快班司缉捕,壮班做力差,但实际上也没有分得很清,职能上互相交叉。三班衙役需要找地方临时看管传唤的被告、证人以及捕获的通缉犯、嫌疑犯和一些轻罪惯犯,一般地,捕快们就在自己家里弄一个“阱房”,装上 栅栏,把人关在里边。也有的找一些无主的空仓、冷铺作为看管地点。由于衙役们碰头的地方叫“班房”,所以“押馆”、“卡房”、“官店”等捕快自办临时羁押地点统称为“班房”。


新中国的监狱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创立发展起来的。刚开始监狱归属公安部门领导,名字也叫监狱,后来改为劳改支队、劳改大队,这也是劳改犯这个名称的由来;改革开放后,又划归司法部门管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劳改支队又改称为监狱。现在监狱有司法部直属燕城监狱、公安部管理的秦城监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的省属监狱和地级市管理的市属监狱。

衙门三班六房,衙门三班六房分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代监狱的起源最早可溯至尧舜时期;在先秦时期,监狱又称为“夏台”、“狴牢”、“圜土”、“羑里”、“囹圄”等。古代监狱有京师监狱与地方监狱之分。秦朝中央设有咸阳狱,地方郡县则设有地方监狱。汉朝前期,中央除设有廷尉狱外,还设有永巷狱、都司空狱、请室狱、北军狱等,数量最多时高达26所,其地方监狱则附设于地方郡县。东汉京师监狱则削减至三五所。魏晋南北朝时,曹魏之监狱设置多承东汉之制;西晋时期京师设有廷尉狱、洛阳狱、太史家令狱;南朝有廷尉狱、尚方狱;北魏设有廷尉、籍坊二狱。这一时期地方州县亦广设地方监狱。唐朝的监狱设置与前代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央设有大理寺狱、御史台狱等,而京兆、河南狱则兼具中央与地方监狱之特点,此外还设有临时监狱。宋代监狱与唐代相比有所增加,京师监狱主要有大理寺狱、御史台狱、开封府府司狱等,地方监狱则一如唐代,府县皆置狱。元代京师监狱除设有御史台狱外,还新设刑部狱。至明代,中央监狱设有刑部狱、都察院狱、北镇府司狱;地方之狱,明代顺天府、应天府、各州县并有狱。清代京师监狱除有刑部狱外,凡内外大小问刑衙门均设有监狱,如京师步军统领衙门监狱、宗人府“空房”等;地方监狱则按级而设,设省级监狱置于按察司,府、厅、州、县等设有地方监狱。

监狱与班房其实有明确的分界!


班房是古代作为临时关押的地方,一般犯的事情都比较轻,或者是官府故意勒索。只需要拿点钱才出来,很容易就被放出来。而监狱是正式关押场所,是判了刑的***所在之地。

衙门三班六房,衙门三班六房分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远古时代就有监狱出现,当时主要用来驯服野兽。到了氏族社会,又演化为关押俘虏。国家产生之后,监狱作为统治工具随之出现。

监狱在夏朝时期唤作夏台,商朝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其为圉。而周朝更是对关押人员进行劳改,在监督下通过劳作减轻罪行。但是被释放三年内,地位都很低下。

春秋战国时期,监狱又叫作圄。由于秦朝法律非常严苛,又对监狱制度进行大规模整改。而真正使用狱这个名字还是从汉朝说起,全国各地都建有监狱,而后代也基本沿袭汉朝制度。

衙门三班六房,衙门三班六房分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班房其实一直是办公场所,因为在明清时期实行三班六房制度。其中三班:皂班、壮班、快班,类似于现在警察机构;而六房: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属于文职一类。

明清时期班房与监狱之所以混淆,是因为官府管理混乱。经常出现拘禁老百姓于班房之中,然后大加勒索。甚至进行一定刑罚,简直与监狱无二。所以民间把值班室叫作监狱,其实是在讽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