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深入为什么是大忌,孤军深入是什么动物

tamoadmin 百业资讯 2024-09-12 2 0

黄巢和石达开都***取了“流动作战”的方针,为什么一个发展壮大了,一个却全军覆没?

感谢邀请,其实农民起义初期,大部分都是流动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防止被官军围了,只要到了一定规模的时候,才会割据一方,与朝廷正面对抗。决定石达开和黄巢成败的关键不是流动作战不流动作战,而是自身 的实力与当时的社会状况。

天京内乱后,石达开远走巴蜀,所带人马不多,后勤无法保障,更无援兵支持,而他作战的方向巴蜀地区在当时民众社会生活状况相对较好,老百姓不愿意起来造反,反而对义军处处提防为难,战斗减员也无法得到补充,况且对川蜀之地不熟悉,最后在官军和当地民团的围追堵截下只能失败。

黄巢起义的年代,全国各地哀鸿遍野,有口吃的老百姓就会揭竿而起,所以黄巢所到一地,都会有大量当地义军和老百姓加入,队伍不断壮大,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有准确的情报,攻城略地保障自己的后勤供应。

孤军深入为什么是大忌,孤军深入是什么动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石达开因天京变乱出走南京就注定其失败的结局,当然留下来也不一定能挽救太平天国。可以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节点。这个时间段,太平天国的声望都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不像天国起义时的一呼百应。

再说一个,太平军的主要兵源是广西、湖南等地,而石达开走的方向是去四川,本身四川农民对太平天国也不是很感冒,一路生病老死减员得不到补充,处处受到排挤,最终被绞杀围困也不奇怪。

黄巢起义,处在农民起义的爬坡阶段,一呼百应,加上全国当时已经群雄割据,***对流民的绞杀能力严重不足,只能放任发展,就像太平天国前中期,一路从两广杀到南京,不能不说没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只是执政者最后都失信于民了。

孤军深入为什么是大忌,孤军深入是什么动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谢邀请。石达开,或者说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命运,至少在定都南京以后就注定了。石达开是“天京事变”后因为洪秀全的多疑,而负气出走。孤军远征,没有后援,这就犯了军事上的大忌。何况经历了数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民众也大多失去了耐心和热情,数万孤军不停地征战,给养和兵源都是难题。尤其是给养的征收,不细加小心,很容易造成军民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石达开这支孤军,所到之处,没有稳定的群众基础。据说,他还因为生了儿子在大渡河南岸庆贺了三天。战机的错失,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黄巢不同,黄巢是在王仙芝在义军中失去了威望,战死后被推举为王的。义军当时也气势正盛。黄巢审时度势,选择了向官军兵力薄弱的地区,南下发展。再加上当时唐朝皇室腐朽到了极点,民众早已不堪官府盘剥和苛税的负重,又赶上连年天灾不断,纷纷思反,反抗情绪高涨。因此,义军南下后就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一路势如破竹,队伍不扩大。


经历了一年多的征战和修整,义军开始挥师北上。一路上唐军被各个击破,顺利地渡过长江,进潼关,最后攻下长安。

孤军深入为什么是大忌,孤军深入是什么动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巢的失败,起因于手下大将朱温的叛变降唐。


最后战死于泰山狼虎谷。

这两场相
隔近千年的农民起义有两个共同之处,一是起义领袖都是落第秀才;二是都没有创建和经营后方根据地,属于流寇性质。从而至使起义目的不明确,最后都要失去群众基础,也给敌人留下了死灰复燃的喘息之机。在敌人腾出手来反扑的时候而无还手之力。失败的命运是必然的。也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吧”!

感谢邀请!

老里觉得看历史问题首先要看当时的历史背景,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大环境的不同也就决定了走向的各异。

太平天国爆发的时候,虽然满清已经很***了,但还没有到了 摇摇欲坠的阶段。相反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促进了满清内部的一些变革,比如默认了湘军以及淮军的存在并且还加以重用;而另一方面正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持续导致了满清国力的大衰竭,严重动摇了其根基。虽然最后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此运动最后失败了。但在没有有效变革及系列方法出台的前提下,满清的没落与灭亡就成了可能。

而***在安史之乱之后,虽然一直在竭力维持、挣扎,但维持了百余年之后其没落与衰竭的趋势已经不可遏制。所以说相对而言,黄巢所受到的打击和围剿较之石达开要弱一些。

也就是说太平天国运动是满清走向真正没落的开始,而黄巢起义则是***灭亡的最后一击。

其次,在具体的方略上石达开应该犯了很多错误。虽然当时从南京出走有其无奈的一面,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其早有自立之心。话说回来,虽然脱离了南京,但一直没有走到决裂、反目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远离太平天国的活动范围,而孤军去游荡、流窜,这就好比是扔了自己的拐杖去独立行走。其实,一开始南京本部是多次派人挽留、挽回石达开的,但都被其拒绝了。

而在更具体的问题上,石达开在关键时刻还犯了很严重的问题。优柔寡断、进退维谷,最终导致大渡河被包围并被歼灭。当时在河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的先头部队三万余人是已经过了河的,而大部队也准备过河。但仅仅因为自己的女人要生产,不但延缓了渡河的日程,还把已经过河的部队又调了回来。这不能不说是最为一个统帅级人物万万不该犯的一个错误,更是一个不能犯的错误。让自己的个人情感来影响了对于三军的决策,更何况又是生个孩子这样的当时相对而言的小事。所谓绝地无留,这样的道理都忘了,真不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红军当年面对大渡河的时候,不但在军事上做了大量的准备活动,更在政治上做了最大的努力。最后不但顺利渡过了大渡河,还为日后刘文辉起义、反正埋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可谓高瞻远瞩、一箭双雕。

相比之下虽然黄巢也遭受过大的打击和磨难,但那个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拥兵自重的情况。各路唐军各自为保,相互利用,这些都为黄巢能够各个击破强敌提供了条件。

当然说黄巢攻占长安的胜利也只是相对而言,其实他和石达开的结局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严格讲石达开只是是他的缩影而已,而黄巢在占领长安没多久也很快走上了覆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