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靴搔痒的例子有哪些,隔靴搔痒的故事由来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9-03 3 0

李白诗文惊世骇俗表现在哪里?

李白诗文的惊世骇俗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跌宕起伏、纵横四海的人生历程和惊才绝艳、卓尔不群、俯视众生的精神气质加持。具体表现则是渊源于楚辞离骚的浪漫主义艺术,通过超凡脱俗的想象、大胆雄奇的夸张、清新犀利的比喻以及各类诗文尤其是古诗歌行体的熟练运用彰显得淋漓尽致。出蜀漫游,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下江南,散金三十余万。进京供奉翰林,是众星捧月万人之上。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是“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就算赐金放还,也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也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即使死去,也有“踏月而归”的美传。在诗歌创作上,他的惊世骇俗、他的精神气质又尤其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比喻释放出来。小小的天姥山,在他眼里是“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有“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也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庐山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落九天”,愁时是“白发三千丈”,痛快则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是大鹏,注定是扶摇万里。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隔靴搔痒的例子有哪些,隔靴搔痒的故事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李白的诗文用“惊世骇俗”来描述有点不贴切,如果必要用短语来形容,那应该是“惊才绝艳,遗世独立”。

其实小屈觉得,还有一段描述也十分契合李白的诗文气质: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隔靴搔痒的例子有哪些,隔靴搔痒的故事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植嗜酒,李白亦嗜酒,他俩应该算是跨越时空的知己。两人文风磊落而飘逸。读他俩的诗文,扑面而来的,除了出尘之气,更多的是那种热爱国家,热爱山河大地的澎湃朝气。

对比两者的诗文:

李白-惟有饮者留其名

隔靴搔痒的例子有哪些,隔靴搔痒的故事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李白一首诗争议上千年,短短6个字便惊世骇俗,至今无人能敌

众所周知,唐诗在中国文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诗仙李白更是在唐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时豪爽、洒脱和飘逸,之所以说他活的洒脱飘逸,是因为不论自己是失意还是得志,都会将这些写在诗中,而李白的豪爽,更是因为从不讲***追求的功名看得很重,而他又有点骄傲,毕竟他的文***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十分擅长写情诗,与其他的诗相比较,李白的情诗更加地动人和抒情,至今他的一些情诗还被后人所称赞,譬如:“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一句诗可谓是有惊世骇俗之笔,同时“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笔者要跟大家讨论的诗,是诗仙李白一首被争议上千年的诗,虽然在开篇只有短短的6个字,但是字字惊世骇俗,千年来无人能敌。

这便是《秋风词》,这首诗的大体意思是这样的,在秋风落叶中,本来已经栖息的寒鸦再次被惊醒,然而对于离别的人来说,已经是思念成海,不知道身处两地的人何时才能相见,在这个深秋的晚上,因为想念心中的那个人而无法入眠,只有踏入了相思之门,才知道相思是多么的折磨人,在这长长的相思中,更多的是两人的回忆,一旦相思之门开启,就陷入无尽的思念之中,早知道今日相思的苦,宁愿当初成路人。

然而在这首诗中,有一点被争议了上千年,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词,但是再简单不过的诗体内涵让这种说法并不成立,而更多的人说这是唐诗,但是并没有遵循唐诗的基本格式:五绝七绝。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李白的自创体,毕竟作为诗仙的李白,作诗已经成为信手拈来的事情,而诗和词的格式已经不能限制他的发挥了。

同时这首诗还有一点存在争议,就是后半部分,从“入我相思门”被认为是他人所作,毕竟诗风转变太大,同时与前面的也并不对仗。

然而争议并没有影响这首诗惊世骇俗的一面,虽然开篇仅仅用了“秋风清”、“秋月明”6个字,但是能够让读者瞬间进入晚秋的意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落叶和寒鸦更是添加了几分凄凉,再加上后面几句诗的点缀,更加把对一个人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这样经典的开篇,也让后人争相模仿,但是上千年过去了,依旧无人能敌李白这短短的6个字。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没有去过泰山的人也就深信了这“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山;

今日谈李白,暂且将李白写的诗文放一放,先说说写李白的诗。

(图:李白像)

写李白最多的,还要数杜甫这位“迷弟”了。

随便拿一首为例:

《春日忆李白》

唐代: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隔靴搔痒的成语故事?

【成语典故】出自《景德传灯录.卷⼆⼆.福州康⼭契稳法宝⼤师》:

福州康⼭契稳法宝⼤师,初开堂,有僧问:“威⾳王已后,次第相承,未审师今⼀会法嗣何⽅?”师⽈:“象⾻举⼿,龙溪点头。”问:“圆明湛寂⾮师旨,学⼈因底却不明?”师⽈:“辨得未?”僧⽈:“恁么即识性⽆根去也。”师⽈:“隔靴搔痒。”

【成语解释】隔着马靴搔痒处。⽐喻未能透澈领悟佛理。后⽤“隔靴搔痒”⽐喻不切实际,未能掌握要点。

朱元璋约徐达下棋,棋下一半徐达突然停下,棋盘上惊现两个字,是什么字让徐达得救?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大将,而且在明朝开国六公爵中的排名仅次于文臣李善长。在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徐达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

公元1368年,徐达攻克元朝大都,居功至伟。朱元璋赞誉其为“万里长城”,并大加封赏。按理来说,朱元璋是非常信任徐达的。

不过到了朱元璋的晚年,疑心变得很重,开始大肆***开国功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对他构成了威胁,都遭到***,比如蓝玉、傅友德等人。好在徐达去世得比他们都早,不然也难逃厄运。

徐达在世的时候,朱元璋也并不是没有怀疑过他。相反,对于手握兵权、功高盖主的徐达,明太祖朱元璋当然是一百个不放心,总想找个机会测试一下他。

据说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曾邀请大将徐达下棋,当时朱元璋已经开始大杀功臣了。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朱元璋其实是想借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徐达,而徐达自己也心知肚明。

和徐达比起来,朱元璋的棋艺只能说算一般。平常下棋时,徐达总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输旗给朱元璋。可是这一回朱元璋发下话来,如果徐达故意让棋,要以欺君之罪惩治。这可就让徐达犯了难了。

朱元璋是君,而他是臣,稍有不慎自己的脑袋就得搬家,说不定还会被牵连家人。所以自己赢也不能赢,输也不能输,这该如何是好呢?

突然,徐达心生一计,他熟练地与朱元璋对弈起来。这盘棋从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也没有分出胜负。最后,徐达突然故意露出个破绽,让朱元璋赢了自己的旗。朱元璋有些不满地说:“你不会是在故意让我吧?”

只见徐达“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然后指着棋局对朱元璋说:“皇上,请看!”朱元璋细瞧之下才发现,原来棋盘上的棋子竟然呈现出了“万岁’’二个字。

朱元璋顿时龙颜大悦,深知徐达没有造反的野心,再一想起当年徐达为自己横扫蒙古、浴血奋战的功劳,所以一高兴就赦免了徐达,并同意让他交卸兵权、安度晚年。

棋盘惊现两个字,那都不是事儿,是事儿也就算一阵儿,一会就完事儿!

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军,对明史稍熟一点的人都知道他,因为他不仅是明朝的第一开国大功臣,还是和明太祖朱元璋一起长大的好朋友。

可想而知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多么重要,不仅是好朋友还是一个得力助手,可惜这是在朱元璋还没有打下天下时的想法。在拿到天下之后,由于朱元璋是贫苦农民出生,所以他对他来之不易的皇位异常看重,开始防范诸位兄弟。

在朱元璋开始打天下时跟着他的有二十个兄弟,只有徐达是最有能力有才华的一个,可是在打天下时这些优点,在拿下天下之后这些就成了功高震主的致命缺点。

因此虽然徐达是朱元璋的朋友兼开国功臣,但也架不住君心莫测啊!自从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他就开始诛杀功臣,毕竟自古以来帝王都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那些凡有功还稍微表现跋扈的臣子是必然要杀掉的。因此在朱元璋手底下的大臣日子是很难过了,要知道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无数人用生命去验证过的至理名言,更何况是一个天天就琢磨着别人都是准备抢他江山的犯了疑心病的人。

所以死在朱元璋手中有名的大将并不少,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有蓝玉和胡惟庸,这两位都是明初“四大惨案”的受害者,并且受二人牵连的并不在少数。

徐达在晚年时经常请***养病,朱元璋很不放心他,一次宴会的时候叫徐达坐到在他身边,徐达立马跪下磕头这才消除了朱元璋的警惕。徐达不仅有军事才能,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是很优秀,而且他的棋艺还很不错。朱元璋就常常找他下棋,虽然他可以赢,但每次他都故意输给朱元璋(谁叫人家是皇帝呢?)

后来被朱元璋知道了这件事,朱元璋又叫他来莫愁湖下棋,并且还下令让他必须认真下,不然就治他欺君之罪。

徐达当时是进退两难啊,心想:“认真下,他朱元璋必输无疑,他朱元璋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他输了我就得死了。不认真下我就欺君,还得死。”

最后没办法,徐达下了一半就说不敢下了,并且让朱元璋认真看棋盘,朱元璋这才发现徐达下了“万岁”两个字在上面,这个好玩儿!朱元璋看了看眼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好兄弟,这才心下释然,徐达也得以保住了性命。

朱元璋很高兴地赏给徐达很多东西,其中就包括莫愁湖,后人还把这座楼称为“胜棋楼”。 《明史》记载徐达是病死,比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