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冠三军故事,勇冠三军故事的详细内容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8-28 2 0

勇冠三军指的是谁?

李广。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过两年,李广作郎中令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去,各行一路。

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军士都恐慌,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向敌人驰去。李敢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冲去,一直穿过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过敌人的左右两翼再回来,他向李广报告说:“敌人很容易对付啊!”这样军心才安定下来。

接着李广布成圆形阵势,所有的人都面向外,匈奴猛烈攻击,箭如雨下,汉兵死亡过半,汉军的箭将要用尽。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发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弩射敌人的裨将,射杀数人,敌人攻势逐渐减弱。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

勇冠三军故事,勇冠三军故事的详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到,匈奴军队就解围而去。

《三国志》里形容一个武将勇冠三军,是哪三军?

首先在这个成语当中的“三军”应当指的是全军的意思,表的是概述。谈到古代的兵制,在西周时期,据《周礼·夏官·序官》记载:“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周天子式微之后,诸侯军队大增,这个提法也不再准确,但是基本上还是延续了下来。到了三国时期,据《三国志·魏志·辛毗传》:“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 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在儒家的礼教开始流行之后,无论是坐朝天子还是地方的实力派为了笼络人心基本上都要遵循礼制法则。所以一般诸侯的军队大多只称三军,所以在这个成语当中也只是成为三军。

而为了区别于三军,天子的六军则显得更为细致复杂。《三国志》成书于西晋,按照西晋的官职设置,六军指的是“领军、护军、左右二卫、骁骑、游击为六军”,而当时当中的领军将军,护军将军,骁骑将军在曹魏时期都是守护朝廷中央的武装,而左右二卫和游击则是在地方的野战部队,所以,当时的三军很可能指的就是“左右二卫和游击”

勇冠三军故事,勇冠三军故事的详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这一成语应该最早出自汉代李陵的《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当时指的三军就应该是左、中、右三军。指的是军队驻扎时的具体排列情况。

三国志里勇冠三军的名将不多,三军分前军,中军,后军。只有大规模的战役才出动三军,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三国志里万人敌只有关羽张飞,勇冠三军的只有在官渡之战中的关羽斩颜良称之为勇冠三军。关公纵马提刀直入军中,兵士分开,直到颜良面前,颜良束手不及,被关公刺杀,跳下马割下首级而回,三军莫不敢动。三军最重要的是前军,统领前军的是顶级大将,也就是先锋大将,攻守兼备,也是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关健。中军为统帅所在,有优势兵力和预备将领支援前军,发号施令,有一名武力高强将领负责统帅安全。后军为后勤粮草保障供给,有一位能力较强的将领负责安全运行,以防敌军偷袭。在三国演义里勇冠三军的将领就多了:如吕布、最著名的就属颜良了,曹方三军慄然。还有赵云、马超、张飞等等。

古时的军队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对军队进行编制,以适应日益扩大的战争需要。后来还发展出阵型等内容。

勇冠三军故事,勇冠三军故事的详细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商代后期,在武乙、文丁时代的卜辞里就有王作三师,右、中、左的记录。后来,到周朝,规定王六军,大国三军。但是,我们在多处的文献里都可以看到,当时的阵型是以上中下三军或者左中右三军为列的。

比如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都可以看到三军对阵的模样。

这个习惯延续下来,三军就成为了全军的代名词。勇冠三军,就是全军最勇敢的人。

古时三军指前军、中军和后军。

1、前军。

前军就是先锋军,乃先头部队,负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也负责侦察打探敌人的行踪和讯息,可以携带部分军需物资。

若遇战斗,完全可以应付,但规模往往都不大,都是小型战斗。

2、中军。

中军便是主帅所在的大部队,乃全军的大脑,负责指挥和调动全军。拥有大部分作战兵种,如骑兵、步兵和水兵,在一场战役里,起决定胜负的作用。

中军地位最高,也最为骁勇善战。

3、后军。

后军即后勤,其任务主要负责部队的军用物资供应,如兵器、粮食、衣服被褥等。

后军人员组成不完全是士兵,还有工匠和民工(负责杂役),兵员不够用时,民工也要候补上去打杖的。

勇冠三军的三军指的什么?

有两种说法,都成立。
其一:大军进攻,以战略考虑,有正面军队(中军)和侧翼迂回或掩护军队(左军、右军),因此三军为左、中、右军。
其二:大军进攻,以***和次序,有前锋(侦察、诱敌、建立进攻阵地)、主力(作战)、后卫(掩护、督粮、收容、警戒)三支部队,因此三军为前、中、后三军

“勇冠三军”一词在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常见到,《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有这样的话:“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其余高览、张郃、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

说的是袁绍手下不乏可用之人,颜良、文丑英勇善战,都是勇冠三军的猛将。

可以看出,“勇冠三军”指的是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这里的“三军”,并不是指具体的军队,是军队的统称。

勇冠三军的三军指的是:上军丶中军丶下军。

这是形容中国古代的三军,而不是指现在的陆丶海丶空三军。

古时候的军队除了骑兵也就是步兵的,当时所说的三军就是指全部的军队。

所谓上军就负责开路铺桥丶侦察丶军需供给的部队,中军就是统帅所率的主力军,而下军则指工匠丶民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