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首再拜印章拍卖价,顿首再拜印章拍卖价 九叠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8-18 4 0

这个古代印章字体是什么意思?

该印实为八叠篆印。明九叠篆印,取乾元用九之意;而八叠篆印,取唐台仪八印之意。(印学概论)此印内容为:再儿顿首。该印材料为铜印,用官印的所谓九叠篆制式所铸。内容多为某某官职。而“某某顿首”为私人书札信件中最后落款的谦辞,自王羲之以来多数一般为手写

你觉得乾隆皇帝的诗怎么样?你喜欢他的诗吗?

乾隆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活了八十九岁,寿终正寝),而且他也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因为他爷爷康熙和他爹雍正给他该摆平的事情都摆平了,并且还给他留下了一个殷实的家底。这也导致养出了乾隆这么个败家子,在位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战争,而他本人没事的时候除了吟诗作对还经常下江南玩。

据记载,乾隆一生一共写过43000首诗,这么说大家可能没有什么概念,我给大家打个比方。《全唐诗》里面收集的是整个唐朝所有的古诗加起来总共才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而乾隆他一个人短短几十年就写了四万三千首。

顿首再拜印章拍卖价,顿首再拜印章拍卖价 九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给他稍微简单的算一下一天大概写几首,乾隆活了八十九岁,咱们给他去个零头算八十年。80*365=29200 43000/29200=1.47首,也就是说乾隆一天大概要写1.5首诗,这个频率真的是高啊,以一己之力直追全唐所有的诗人,可以说是历史上的第一人。

虽然他写了这么多诗,但是我问你,你会背诵几首?咱们也不说会背诵几首了,只要能说出一个诗名我就很佩服了。但是我们也该庆幸幸亏乾隆的文化水平不高,如果他的写作水平和李白,杜甫等人一样,那我们就完了,小时候就不知道又要背诵多少古诗了。

最后给大家送上一首出自于乾隆爷之手的古诗:

顿首再拜印章拍卖价,顿首再拜印章拍卖价 九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顿首再拜印章拍卖价,顿首再拜印章拍卖价 九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看不见。

乾隆,爱新觉罗·弘历,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位清朝皇帝,他在位六十年,退休后还做了三年太上皇,对这哥们的评价除了运气太好之外,实在想不出别的词。

太爷爷顺治出家当了和尚,爷爷康熙到处打仗,父亲雍正继位时国库空虚,最后累死在办公室。

太爷爷平稳过度了***,爷爷平定了天下,父亲把国家搞的富裕起来,轮到乾隆上任,没啥事了!

关键继位时正值青春年少,还不小心活了89岁,真是洪福齐天。(年轻时登基精力充沛,后宫…你们懂得。)

人说五福,平常人粘上一福就不错了,这位乾隆爷全粘上了。你说牛不牛?

乾隆是个超级文艺青年!他非常喜欢文艺,以至到了痴迷的地步。

乾隆一生共写下了五万首古体诗,按照一天一首的速度,大约需要136年才能写完!可见,乾隆帝必须每天在治国之余,至少贡献两首诗才能有如此高的产量。

但是,高产量一定是低质量!

我就记得“一片两片三四片~落入草中都不见”。而且还是看电视(宰相刘罗锅)知道的。好笑不?

大家记得这首诗吗

乾隆的诗一般认为水平都很差,最出名的就是这首: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中国自古至今,文人诗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也比比皆是,我想除了乾隆研究者,一般人应该不会喜欢乾隆的诗。

乾隆的诗十分的多,按照《御制诗集》收录,乾隆写了4万2千多首诗,比整个唐朝所有的诗还要多,这还是有记载收录下来的,也许还有乾隆随口顺口说的,没记录下来的,那数量更多,乾隆寿长89岁,执政60年,就从他成年16岁开始算起,他到死,按照73年间,写了4万2千首,平均一年写575首,一天就有1-2首。

乾隆写诗歌,感觉就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一样,日常一个小事情,估计都要写成诗。再加上乾隆时期正值康乾盛世阶段,周围拍马屁的人肯定非常多,乾隆随口一说,都会有人给他整理成书籍。所以说乾隆的诗,整体来说,质量并不高

古代文人中陆游写的诗最多,足足有九千多首,不仅数量多也写的好,大家都称赞,可古人写诗最多的居然是乾隆皇帝,写了有4万多首,不过乾隆写诗的水平比陆游差远了,可以说乾隆的诗几乎都是烂诗,没有多大水平,就打油诗那样的水平,很多都是一般般不堪入眼。

乾隆真是写诗狂人啊,他活了89岁,写了4万多首诗,就是说平均一天就写一两首诗,写诗就好像每天吃饭拉屎那样平常,问题是乾隆的水平真的一般,数量是多了,可很多都是上不了台面的诗,烂的可以,有一些文化的人都看不上眼。乾隆最好的一首诗就是“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这首诗也就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是好句,上面的小孩子都会写了。关键的是最后一句都不是乾隆自己写的,可见乾隆的水平有多渣了。传说有一天乾隆和纪晓岚在花园里闲逛,大家聊的很开心,花园的花开的很灿烂,乾隆一时性起,说有灵感了想写关于花的诗,他摘下一朵花,一边掰花瓣,一边吟诗,“一片一片又一片”,说一片就掰下来一片花瓣,结果吟到“八九片”时,花瓣都掰光了,最后一句迟迟没有吟出来,就像便秘一样,老是堵着就是不出来,乾隆自己难受,纪晓岚更是难受,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这首诗还用想这么久吗,简单的很啊,你乾隆就不用想了,想到天黑都想不出来,多尴尬的事啊,浪费大家的时间多不好啊,于是纪晓岚冲口而出“飞入芦花都不见”,把最后一句给补全了,维护了乾隆没有水平硬要***的面子,乾隆就笑呵呵了,自然这首诗也就归乾隆所有了,其实就不是乾隆自己写的,还好意思说是自己的,你前三句狗屁都不如,小孩都会饮,就最后纪晓岚这一句还说的上有水平,可见乾隆写诗的水平有多烂了。

乾隆这是沽名钓誉,说白了就是***要面子,他自吹自己是“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本来清朝人少数满族人统治天下,汉族读书人是看不出满族的,认为他们是蛮夷,没有多少文化水平。文化自卑的乾隆当然不能说自己文化不行啊,也就装作自己很高超的水平了,于是就有每天写诗来表现自己了。他写诗很频繁,每天都写,总共写了4万多首,可绝大部分大家都记不住,因为水平一般,乾隆不是每天文思泉涌写诗,而是一时性起写出来的,这写出来的诗能有多大水平就可想而知了,纯粹是自娱自乐,给外人看就不行了。其实很多诗,都是***帮乾隆作的,最后都说乾隆写的,纪晓岚就是***之一,帮了乾隆续了不少的诗。乾隆喜欢养许多有文化的文人供自己***,这些闲人天天陪在乾隆身边吟诗作对,为的就是帮乾隆打***,乾隆很多时候作诗作到一半就搞不出来了,这些文人就帮他续下去,最后的版权自然归乾隆所有啦,因为他是皇帝嘛,谁敢跟他作对呢!

乾隆觉得自己写的这么多诗,感觉很牛很自信,就把自己写的诗印成诗集显摆,诗集都送给大臣们,不过大臣们基本不看,因为他们很清楚乾隆的水平不怎样,懒得去看呢,就放在书架积灰尘,但面对乾隆时就说自己每天都看,皇上的诗正是惊艳无比啊,没有一个人比的了,诗仙李白都比不了,大臣的马屁拍的很响,而乾隆还不自知,还沾沾自喜,其实乾隆自己开心就好,管它水平有多烂呢!




明朝的皇帝喜欢修仙,喜欢做小买卖,喜欢当木匠。清朝的皇帝乾隆写了不少诗,对比感觉有些学问的样子,其实没什么区别 ,就是生在了好年头,都可以兴高***烈地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已。

钱钟书评价“令人作呕”。我看钱钟书过于认真了。

一个皇帝一辈子写了43854首诗,这皇帝当得太舒心了。

欣赏

咏花

一朵两朵三四朵,

五朵六朵七八朵。

九朵十朵十一朵,

飞入草丛都不见。

各位想想当时的情景,来个情景再现。

南越国是如何兴起和灭亡的?

南越国是位于中国汉朝岭南的一个国家,属于汉朝的藩属国。南越国开国皇帝为赵佗,最后一位国君为赵建德,经历五王立国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公元前112年,汉朝第七任皇帝汉武帝刘彻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12年冬季灭亡南越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率50万大军分五路,一路攻取东瓯和闽越(浙江、福建),两路攻南粤(广东),其余两路攻西瓯(广西)。据《淮南子》记载:“一军塞镡城之岭(今越城岭一带),一军守九疑之塞(今九嶷山一带),一军处番禺之都(今广州),一军守南野之界(今江西南部),一军结馀干之水(今江西余干县一带)”。50万秦军分五路,平均一路10万,其中“一军结馀干之水”与岭南地区无涉,可见用于岭南越地的秦军数目是40万。

后期的征战中秦军损失惨重,主将屠睢也在战争中被杀。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再次进攻广西地区的西瓯、雒越各部落,同年完成平定岭南的大业,整个岭南由此划入了秦朝的版图。

秦始皇将岭南划分为:桂林、象、南海三郡。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2年),自称“南越武王”。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任命任嚣为主将和赵佗进攻广西地区的西瓯、骆越各部落,同年,岭南地区被平定,并在这里设立了桂林、象、南海三个郡。秦朝大将赵佗,是河北正定人,早年曾参加过对匈奴的战争,在统一南岭战争中,战功卓越,所以,就留下来担任了南海郡龙川的县令。

秦二世胡亥二年,南海郡尉任嚣病逝后,赵佗就接替了任嚣的职务,不久,他又杀死了秦朝设置的长吏,以自己的亲信代理郡守、县令,使南越地区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下。

此时的秦朝,因为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起义,自顾不暇的秦王朝再也没有能力管辖南越地区的事务。于是,赵佗在秦二世三年,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从此,划岭而治,割据一方。由于治下百姓多为越人的后代,所以,赵佗为了得到百姓们的拥护,就建立了足以勾起当地越人美好回忆的“南越国”,定都番禺,自称南越武王,蛮夷大长。

在赵佗时期,汉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了推广,他并且积极引进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南越各族摆脱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故被后世称为“岭南开发第一人”。

汉高祖统一全国后,派著名学者荀况的学生陆贾出使南越国。赵佗接受了汉高祖所赐的印绶,臣服汉朝,成为了汉王朝的附属王国。

公元前137年,享年101岁的赵佗逝世。赵佗临死前,传位于孙子赵胡,这就是南越文王。

文王赵胡死后,其子赵婴齐、其孙赵兴先后继承了王位。

安国少季就上书朝廷,请求南越比照内地诸侯,三年朝见天子一次,撤除边境的关塞。于是天子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把银印赐给南越丞相吕嘉,也赐给内史、中尉、大傅等官印,其余的官职由南越自己安置。

吕嘉已经做过了三朝的宰相,他已经权倾王室,为所欲为。吕嘉为了自己家族永远富贵下去,于是顽固坚持地方割据,坚决反对归附汉朝。他不仅杀死了汉朝派来谈判归附条件的官员,而且还秘密杀死了主张归附汉朝的太后和南越王赵兴,私立赵婴齐的另一个儿子越建德为第五代南越王。

南越兵变的消息传到汉朝,汉武帝勃然大怒,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在前111年灭亡南越国。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了九个郡(南海郡、、郁林郡、、交趾郡、、日南郡、珠崖郡、儋耳郡),直接归属汉朝,扩张了汉朝疆域。至此,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93年、五代南越王之后,被汉朝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