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释义:缄:闭。 指人闭口不说话。形容畏惧权势,言语谨慎,怕招惹是非,应当说的而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二、英文翻译:Sealed words
三、相关成语:缄口不言
四、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下篇》:“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译文:所以导致天下的有学之士,只能俯着耳朵听着,踮着双脚站着,闭着嘴不说话。)
五、近义词语:三缄其口、缄口无言、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六、反义词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七、词语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
扩展资料:
三缄其口的典故
孔子到东周观光,前往瞻仰周的太祖后稷的祠宇。祠宇右边阶级之前,有一座铜铸造的人像。人像的口上被封了三重,他的背上,刻了铭文。
三缄其口和缄口不言意思差不多,都是形容说话极其谨慎、不轻易开口。
【示例】: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
【近义词】:缄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作声、讳莫如深
【反义词】: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三缄其口,缄口不言的意思你懂了吧。
有很多吧:不胜其烦,不言不语,默不作声,默然不语,沉默寡言,不声不响,一言不发,词不达意,言简意赅,冷言冷语,爱理不理,一言半语,一言不发,一言不合,闷声不响,钳口不言,缄口不言,缄口结舌,闭口不言,出言不逊。
三缄其口,寡言少语,不善言辞
不声不吭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不言不语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不声不响 不说话,不出声
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
绝口不道 绝口:始终不开口。指闭口不说话
碍口识羞 碍口:说不出口。指怕羞而不说话。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1、沉默寡言
【拼音】: chén mò guǎ yán
【解释】: 沉默:不出声;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
【出处】:《旧唐书·郭子仪传》:“钊(郭子仪孙);伟姿仪;身长七尺;方口丰下;沉默寡言。”
2、罕言寡语
【拼音】:hǎn yán guǎ yǔ。
【解释】: 罕、寡:少。很少说话。形容人沉默寡言。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沉默寡言
拼音
[chén mò guǎ yán]
释义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静寡言”。
出处
《旧唐书·郭子仪传》:“钊(郭子仪孙);伟姿仪;身长七尺;方口丰下;沉默寡言。”
例句
这两个人性格截然相反,一个能言善辩、巧于词色,一个~,金口难开。
近义
闭口不言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ABCD式的成语语言的成语并列式成语
闭口藏舌 [ài cái rú mìng]
成语解释: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成语出处:五代·冯道《舌》 诗:“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