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汉高祖刘邦是个了不起的伟人。
第一他是个高智商的人。
常言说的好吗?聪明没过帝王家。
第二条刘邦不是个吝啬的人。
刘邦经常给他的大将们许多好处。
让那些人觉得跟着他有奔头。
他认为。你不给人家好处,人家凭什么死心踏地跟着你干?
这正是为什么他能成功。
项羽失败啦!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牛人,是一个具有非凡魄力,强大凝聚力和管理能力的开国君主,是一个足以改变时代和历史进程的人物。
这其实还牵扯到一种辩论,到底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我们之前听过的一般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刘邦战胜项羽,是因为顺应了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的迫切愿望,没有刘邦还会有张邦李邦,事实果真如此吗?
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生灵涂炭,那个时候人们更是想和平,但数百年却难以统一,这时候倒是没有刘邦了,张邦李邦也一直出现。
看看刘邦的能力。
一是有非凡魄力。在秦朝严酷的刑法下,刘邦敢于释放***,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沛县要高举反秦大旗时,萧何曹参都不敢出头,还是刘邦当仁不让成为领头人。
二有强大凝聚力。刘邦的很多得力干将,如张良韩信这汉初三杰中的两杰都是主动投奔刘邦的,陈平和被韩信害死的郦食其同样是主动投奔。
三是刘邦极其善于用人。真正的人才,刘邦能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比如内政用萧何,征战用韩信,谋划用张良,阴谋诡计用陈平,每个人都如鱼得水。就算是身边的庸才,刘邦也能够很好的把他们用起来,搞废物利用,比如曹参樊哙,无不显得像当世之英才。
再说纳谏和决策能力。刘邦在西取咸阳,约法三章,封韩信齐王,定都关中等重大***中都做到了虚心纳谏,虽然有时候刘邦会有些流氓习气,但在虚心纳谏方面做的已经足够出色。而且刘邦在听取了别人的正确意见后,会迅速的决策执行。比如在定都关中的问题上。刘邦一做出决策,第二天马上付诸实行,完全没有项羽那种非要衣锦还乡的传统思想。
再有刘邦素有大志。刘邦只是一个亭长时就曾说,大丈夫当如始皇帝一般。
强如秦始皇一统天下,统一文字,但仍然没有消灭旧贵族阶级,一有风吹草动,旧贵族势力就会死灰复燃。但在刘邦一统天下的过程中,不但击败了项羽在内的对手,顺手把旧贵族也一锅端了,后面再没听过旧贵族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正所谓“千人千面”,汉高祖刘邦在不同的眼里,会有不同的形象,如果你问我认为刘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会说伟大的帝王,厚黑的君主,精于事故的凡人,喜新厌旧的男人。
刘邦在秦末乱世起兵,以一介布衣之身而得天下,恐怕只有后来的朱元璋可以相比了,而刘邦是朱元璋的前辈。很多人说刘邦厚黑,说刘邦市侩,但在那个时代,英雄人物没有市场,只有顺应时势的人才能最后脱颖而出。项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输给刘邦,因为在他看来,刘邦就是个地痞流氓,几乎一无是处,但是自己身边的韩信和陈平都成了他的手下,先后背叛了自己。自己明明是战神,但最后却在垓下之战中被韩信统领的诸侯联军击溃,落得个乌江自刎的结局,项羽认为自己的失败非战之祸,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他想不明白,很多人也看不明白。文人墨客们甚至发出了“ 世无英雄,庶子成名!”的感叹,在他们眼里刘邦挺龌龊的。
刘邦很有头脑,在做泗水亭长的时候,他就和萧何联合起来,由自己牵线搭桥,把和自己相熟的人,有钱无权的人,通过萧何这个沛县主吏掌管县吏升迁的权力,在沛县兴风作浪,连沛县令也成了摆设。因此刘邦在沛县有很深的基础,但这个基础不能算群众基础,而是相关利益各方都支持他。接下来说说吕雉和他的父亲吕太公,吕氏家族本来是地方豪强,为了避祸来到沛县,希望得到沛县令的庇护。但是通过一次宴会,吕太公看出在沛县真正说了算的是刘邦,而不是那个沛县令。于是吕太公以自己会相面为由,将自己的长女吕雉嫁给了刘邦,结成了刘吕之盟。因此刘邦与吕雉之间的婚姻,并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而是以利益为基础的。
在事业一帆风顺和部队高歌猛进同时,刘邦也开始放飞自己,他在定陶遇见了舞技戚夫人后,被她的美貌吸引,从而疏远了吕雉。他忘记了吕雉不仅仅是自己的妻子,儿子的母亲,也是吕氏当家人,吕氏的关系盘根错节,朝堂上、军中,皆有其势力,刘邦统治的基础,有一大半得益于吕氏的支持。刘邦想废长立幼,废刘盈而立刘如意,可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出于自己的一番考量,也绝不仅仅是因为自己喜爱戚夫人的缘故。因为在他看来,自己的妻子吕雉刚毅能断,吕氏家族的势力树大根深、盘根错节,自己一旦去世,朝堂上宗室里,没有人能够制约吕雉。一旦吕雉有了谋逆之心,恐怕大汉天下就要易主姓吕了,而自己的那个儿子刘盈,显然是指望不上的。刘邦首先是一个帝王,而后才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权衡利弊后选择刘盈和吕雉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心怀天下可不是说说的。要割舍,要放弃,要厚黑,要寂寞,要无情,不是常人能够做到的。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