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小窗幽记》,人生在事,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
大意是,人生在世,等待着满足,但是何时才可以满足呢?在未老时获得闲适的心境,便是清闲。
人都希望幸福,但是下是向外求,而是向内求,求得内心的改善与平和!
有些消极,但是这样过日子应该很舒服…
我汗,字里行间满满的憧憬、向往,看来我本质上就是个不思进取的人…
个人感觉,平时休闲时说下可以,当成人生座右铭就不太合适了…
相比于苏轼的“自古人生何其乐,偷得浮生半日闲”,境界就是天差地别了……
这句话的文化内涵和古人修身有着莫大的关系
知足常乐,中国人都听过,可是为什么呢?哪里有嫌够的时候呢?越多不是越好吗?这是古人的智慧了,《道德经》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孤阴不长,独阳不生,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也是现在对立统一哲学观点的原型,却也很难被人真正接受。谁都想见花开,可花开也预示着花即将凋谢,有荣必有衰,什么事情不是如此呢?因此不管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佛教都讲究人要奉守中道,不偏不倚,事必不致其极,月满则缺。
未老得闲始是闲,这句则应说的是心境的清闲。人至老年,气力衰弱,肯定是有很多事情做不了了,因此也不得不闲下来,这种闲是心外之闲,纵有豪情壮志,也无满腔热血了,因此说这不是真的闲。未老得闲可是真本事,未老之时,身有诸多牵绊,能闲下来那就真是心境了得,身在俗世中,心在凡尘外。这是我的理解。
我是野山楂7072,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同时也非常感谢提问者提出的问题。
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人生要满足,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呢,人还没老得到的悠闲才是真正的悠闲。
人活着要有一颗知足的心,因为只有知足才能常乐。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习了一篇课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是俄国作家普希金用叙事诗写成的童话。说得是从前有一个渔夫钓到一条金鱼,金鱼苦苦的哀求说:"你把我放回大海,我可以满足你的认何愿望。"于是渔夫可怜金鱼就把它放回大海了,渔夫的老伴知道了这件事情,要老头子把家里的木盆换了,金鱼答应了,接着老太婆又要新房子,成为贵妇人,要什么有什么,还把老头赶到马棚里干活。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太婆又不满足了,想做海上霸主,让金鱼随她使唤,这一次,金鱼一句话也没说转身游到大海里去了,渔夫和老伴又回到了原来的破房子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好的生活本没有错,关键要量力而行,过度贪婪的结果必定是一无所获。
仔细想一想,我们为得一个"欲"字的满足,追名逐利不止,孰不知,人的生命是有穷尽的,而富足却是无穷无尽的,追求总有要停下来的时候,即便你不愿意,岁月却饶不过你,终会让你精疲力竭而放弃所有。
何必等到体力不支时才停下来呢,珍惜于眼前 知足常乐,早点放下为欲望和奢求的生活,这样才会活出真正的意义
这两句话寓意深刻,值得细细品味。我个人也特别喜欢这两句话。
“人生待足何时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永远都不会满足。
所以人必须学会知足,不要被欲望驱使,永远索求无度,把自己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追逐物质和名利上。要懂得知足常乐,否则的话,陷进欲望的泥潭,永远都没有满足的一天。
“未老得闲始是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不懂得让自己拥有闲暇的时光,也不会享受生活。总是让自己不断地追逐,不断地忙碌,像个陀螺一样转不停。
总想等到自己年纪大了,退休了再去好好休闲,去享受闲暇的时光。可是之前的岁月里都亏待了自己,没有真正抽空去享受生活的闲适和美好。
等真正退休了,人也老了,有些生活或许也享受不了了。
所以说老年的闲暇并非真正的闲暇,而在没有老的时候学会忙里偷闲,学会用心去感知生活的美好,才是真正的闲适。
两句话连一起,其实就是教导我们要学会知足,学会生活。不要被那些身外之物所牵绊,被世俗的名利所诱惑,而失去了宁静淡泊的心境,成为了欲望的囚徒。
任何事情,过犹不及。所以要学会适可而止,学会中庸之道,在拼搏的时候也要保持淡定的心,再忙碌也别忘记生活的美好。
工作之余,偷闲喝杯咖啡,看本书,听首音乐,适度地放松自己,让自己随时享有一份闲适,一份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