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两为一的释义,合两为一的释义是什么

tamoadmin 日常成语 2024-07-03 4 0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该怎么理解?

谢谢老师邀答!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合两为一的释义,合两为一的释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句话可以说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核心思想,如果能理这句话,《道德经》习之过半矣。那么,这个“道”是什么?“一、二、三”又是什么呢?

老子认为“道”,是世间大道,可以派生出一切。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简言之,“道”是洞悉一切奥妙的门径。

合两为一的释义,合两为一的释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接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老子这句话,就解释了“一、二、三。”这几个摡念。

老子学说与《周易》学说,不谋而合。用《周易》理论来理解《道德经》,会很容易理解。老子的“一”,就是《周易》中的太极,“二”就是《周易》中“两仪”。老子的“三”,就是《周易》中的“四像”,“万物”即是《周易》中的“八卦”。

合两为一的释义,合两为一的释义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且看《周易》论述宇宙生成:“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事。”

一指宇宙,二指阴阳,三指象帝,象帝即万象之帝,亦即生育万物之帝,古亦称上帝、玉帝、玉皇大帝,老天爷或可为其俗称。

下面这个图片很好。我们的祖先认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无极可谓道。太极就是这个圈,也即宇宙这个整体,即道德经中的一。阴阴鱼,代表的是白天和夜晚宇宙的两个部分。祖先在这个认识上与现实是有差别的,但,宇宙是圆的,并一分为二成阴阳两部分,是极为高超的思想。这个阴阳两仪,即是二。至于怀阴抱阳,是指太阳和太阴,即曰和月。也就有了四种景象。三是阴阳生出的万象大帝。一画开天地,是~这个弯曲的一画,不是一横呦。

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领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对大有卦的解读。

火天大有:天为体为能源为元,火为用为分化为亨——能量分化,形色各异,故曰大有。如同九大行星形态各异,如同元素周期各禀其性。

大有卦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取象星系,鼎如同原始太阳,旅是太阳系分化九大行星,晋则言地球得天独厚;微观取象原子,鼎如同中子衰变,旅是元素分化,晋言化合万物。

一是天一生亥水自由中子——坎水为原子先天之本

二是地二生午火——坎水离而两极(质子电子对);

三是天三生寅木(质子)——两极合二为一,形成公用的元素物质(辰土为原子);

“三生万物”就是元素化合——形成自然界。

地四生酉金(酉为惯性运动):物质既成,万有运动。

谢谢邀请,“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是说万物的生成,需要三个过程,而不是说一个东西生两个,两个再生三个,然后再由三个生出万物,这是典型的西方“一因论”论调,这样理解是有问题的,万物生灭,决不是科学上的方程式,只需带入几个参数就能计算出结果,虽然人们,尤其是科学家们都希望这样,但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这是两回事。

万物的起源,在中国文化中,就是一个“道”,但这个“道”可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它和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以及“第一因”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老子告诉我们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道”只是“字之曰道”,“字之”就是起个名字,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它,但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东西,而是“混成”,它是一个组织,或者讲一种状态。

“强为之名”这个“名”是描述的意思,中国古代专门有一门学问叫“名学”专门研究“名学”的学派,在诸子百家中叫“名家”,所以这个“名”在古代是一门学问,是专门研究事物的概念、定义以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的。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里面就把最大的秘密告诉我们了,我们中国文化认为,万物没有所谓的绝对起源,因为万物的生灭是一个圆,循环无端,无始无终,在这个圆上,每一个点都是起点,也都是终点,这就是庄子所谓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明白这一点,恐怕很难切入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完整的讲,应该是:

第一步,先由“道”这种状态被打破开始,“道”的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这个状态被打破了,这就犹如平静的海面突然起了风,本来平静如镜的海面,开始起波澜了,这就是“道生一”

实际上,所谓的“打破平衡”,也就是出现了力量上的冲突与制衡,我们中国文化中,就用阴阳来表示,阴阳之间起冲突了,如果把这种冲突描述出来,前面的平衡局面,就相当于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上“乾”下“坤”的“否”卦,“乾”是纯阳卦代表天,“坤”是纯阴卦代表地,天在上,地在下,结合起来,就叫“天地否”卦,在六十四卦中,排列第十二。

“天地否”孔子说是“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之象,这个道理很简单,阳气轻而在上,阴气重而在下,就象是地球的平流层一样,虽然平稳,但却毫无生机,这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