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就是南方人石臼樁年糕,我和面来你杵锤。杵臼之交比喻朋友相交知心相随,言行合一。自古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捱。说文雅一点,伯牙遇上钟子期,琴箫瑟瑟遇知音。对当今社会交友是十分好的写照。但愿我的回答,能获得大家赞同。
谢邀,这个成语是褒义词,通俗点讲意思是说:交朋友不看你是身份,不看你多富有,这种不看重身外之物的交往情义可称之为杵臼之交。
杵的原本释义是:舂米的木棒
臼的原本释义是:石臼
这个成语有一个故事:东汉时期,有一个读书人他的生活很贫苦,但是他很好学,他叫公沙穆,在经过一些时间的刻苦学习之后,他总认为自己的学识有限,故而,梦想着一朝一日能踏进京城太学继续求学。但由于家庭平穷,没有那么多钱去求学,于是,他就到一户姓吴的富贵人家做舂米工人。
这个吴姓富贵人曾任职齐国宰相,有一天两人偶遇,吴见其举止文雅,不像是个干粗活的人,便和他交流起来,相谈中,吴觉得这个公沙穆知识渊博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就不顾两人之间的地位差距,和他在杵臼之前成为了朋友,后来两人的事迹被传为佳话,成语由此而来。
杵:即舂米的木棒;臼:为舂米时 放谷子的石臼。杵臼之交比喻交朋友不 计较贫富和身份。典出《后汉书?吴佑 传》:汉儒生公沙穆到京城游学,因资粮匮乏,就变装受雇为吴佑舂米;吴佑 跟他交谈,发现他很有才能,二人就定 为杵臼之交。
杵臼之交(拼音:chǔ jiù zhī jiā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祐传》。[1]
杵臼之交(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指不计贫贱的友谊,常用于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4]